按圖索驥的故事,按圖索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根據書上所說按圖索驥的故事主要講述:在春秋時期,秦有一個叫孫陽的人,他善于區分各種馬的好壞,所有的馬只要他能看到好的和壞的馬。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的神仙,能分辨各種馬,于是人們都把孫陽也稱為‘伯樂’。
孫陽為了不讓自己的一身本領失傳,他就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識馬經驗寫成一本書,然后傳授給他的兒子。書名為“相馬經”,書中畫的圖介紹了各種好馬。其實孫陽的兒子從小天資就很差,但這次想繼承父親的事業。他在認真讀完這本書后,以為他自己學到了一個父親一生就是所有的本領,便拿著這本“相馬經”去尋找千里馬?!跋囫R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發展特征是:眼睛可以很大,腦門很高,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他按照這個特征找了很久,還是沒有找到。有一天,他發現一些路邊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動物,他在外面我們看了一個很久,覺得自己這個學習東西很像書中作者所說的千里馬,于是他費了很大力氣,才把這‘千里馬’帶回了家。一進門,他便高興地著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它長得和書中我們說的都是差不多,就是一個個頭不是沒有呢么大,蹄子也差了點,沒有呢么大。孫陽一看兒子手里捉著的居然是一只癩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說:我的傻兒子,你拿的是一只癩蛤蟆,不是什么千里馬,你這樣按圖索驥是不行的,要學相馬的本領,就得多去看馬、養馬,深入地了解馬才行。他的兒子聽了感到非常慚愧,從此便一頭鉆到馬群中去研究馬去了。
按圖索驥有兩層意思,一是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找事物,說明人們尋找事物時要遵循線索去尋找探索未知應該遵循一定的線索,由已知去探索未知。二是比喻做事拘泥于教條,非常固執不知道變通。說明人們在尋找與探索未知時如果非常注重原有的線索,細節,跟著書本走,不懂得變通,這是經常犯的錯誤。不要照抄照搬,要打開自己的思維去探索事物。
按圖索驥的故事,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可能是作者的夸張手法。但還是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要固執不懂變通,遵循教條主義,要懂得發散自己的思維,學會靈活變通,放寬視野。喜歡故事的還可以了解三壇海會大神。